找到相关内容248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大乘起信论》述评

    大唐内典录》卷四真谛条中又记,《大乘起信论》“大同四年在陆元哲宅出。《起信论疏》二卷,太清四年出。”大同四年是公元538年,真谛尚未来中国,显然是在《长房录》上的错上加错。道宣在《续高僧传·拘罗陀传》...唐开元十八年(730)智升编纂《开元释教录》,又有了新的变化。其卷六真谛目中记:“《大乘起信论》一卷,初出,与实叉难陀出者同本。承圣二年癸酉二年九月十日于衡州始兴郡建兴寺出,月婆首等传语,沙门智恺等...

    杜继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55563746.html
  • 敦煌本《坛经》的佛经引述及其在慧能禅法中的意义

    颂》第一句是“说通及心通,如日处虚空”。其中的“说通”与“心通”即取自宋跋陀罗译《楞伽经》卷三载,,“宗通”是佛“自得胜进相,远离言说、文字、妄想,趣无漏界自学地自相,远离一切虚妄觉想……”,是...:  (一)世人皆有“般若之智”,皆有佛性,只是因为“心迷”不能自悟,“迷即为愚,悟即成智”;并且明确地说:“佛是自性作,莫向身外。自性迷,佛即是众生;自性悟,众生即是佛”。(《新版敦煌新本·{六祖...

    杨曾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53064296.html
  • 汉传佛教经律论概要

    北魏到初唐,传习《楞伽经》的高僧,后世统称他们为“楞伽师”。443年,跋陀罗译出四卷本《楞伽经》,受到了梵僧菩提达摩的重视。菩提达摩是南印度人,而《楞伽经》是佛陀在今斯里兰卡楞伽岛上演说的,这说明《楞伽经》的传承在南印度一带。菩提达摩是得了这一传承的南印度高僧。他到中国时,跋陀罗已把《楞伽经》翻译成了汉文,这种巧合,开创了汉传佛教楞伽师的传承。所以菩提达摩是在汉地受持...

    李尚全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65964783.html
  • 喻禅与喻诗

    (注释:跋陀罗译《楞伽阿跋多罗宝经》卷一。又卷三:“譬如镜中像,虽现而非有。于妄想心镜,愚夫见有二。”又卷四:“甚深如来藏,而与七识俱。二种摄受生,智者则远离。如镜像现心,无始习所薰。如实现观察者...:《最上乘论》,《卍续藏经》本。)  北宗灯史,《楞伽师资记》同样地使用镜喻,如跋陀罗章说:  大道本来广遍,圆净本有,不从因得。如似浮云底日光,云雾灭尽,日光自现……亦如磨铜镜,镜面上尘落尽,镜...

    孙昌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35365828.html
  • 论南北朝的佛典翻译

    385—397年),《中阿含》60卷,僧伽提婆译出(398年),《长阿含》22卷,由姚秦佛驮耶舍译出(413年),最后完成于南朝宋的《杂阿含》50卷,由跋陀罗译出。这四《阿含》,分属小乘的不同部派,为...另一名译家,安阳侯沮渠京声南逃,凉州一度昌盛的译事,随着北凉的覆灭而告结束。  .二、南朝译经之一一佛驮跋陀罗、跋陀罗译经集团  据《开元录》,自刘裕于建康建国(420年),至升明三年(479年)为...

    杜继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84666098.html
  • 马祖“即心即佛”说的思想渊源及禅法特色

    根据,也是禅者要悟达的最后目标,在这里,修行人手的开端与修行的最后结果融合在一起,成为直指本心的即心即佛说的重要理论开端。  达摩的“理人”,直接来源是南朝跋陀罗译的四卷《楞伽经》。该经卷二解释“...如来藏”,是佛性的另一说法,与达摩“真性”是一致的。吕激先生曾指出:跋陀罗翻译的《楞伽经》中列举了愚夫所行禅、观察义禅、攀缘如禅、如来禅四种名目,而以具备自觉圣智内容的如来禅为止观的最高层,契合于“...

    纪华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34066358.html
  • 大乘起信论考证

    符合,‘却还没有确定。再后南北朝泽《楞伽经》,刘宋跋陀罗译为“如如”,元魏菩提流支译为“真如”,而真谙译此词时,则动摇于“如如”与“真如”之间(有时译“如如”有时译“真如”)。   真谛译经时间共二十余年,初期翻译用“如如”,后来才兼用“真如”。大概因为真话身处南方,受跋陀罗的影响很深,故常用“如如”,后来译事纯熟了,才兼用菩提流支的“真如”。而用“真如”时,常常是作为真伪二谈中“真话”的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5266700.html
  • 唯识宗略说(1)

    不了义。  (分别瑜伽品):说明唯识观行。  3.《楞伽经》 梵名 Lankavatarasutra 。成立于公元四年前后。汉译版本有刘宋跋陀罗译《楞伽阿跋多罗宝经》四卷、北魏菩提流支译《入楞伽经》...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》、《广百论》、《菩提心论》、《三十唯识论颂》、《大乘百法明门论》等四十多种。  4.德慧(Gunamati) 音译为窭拏末底、瞿那末底、摩帝。南印度人,生于公元五世纪后半至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1968375.html
  • 小乘佛藏形态论(上)

    相同。   (3)《杂阿含经》五十卷。刘宋元嘉二十年(443),中印度沙门跋陀罗译。因所收经典虽然依据事义粗略区分,但编次颇杂而得名,据说一切有部传本译出。全书共收一千三百六十二部经(其中卷二十三...,如曹魏康僧钟译的(昙无德律杂羯磨》一卷。也有分开叙述的,如刘宋跋摩译的《四分比丘尼羯磨法》一卷。   威仪,是僧众行为举止的礼仪规范。其内容相当于广律中的“威仪法”&...

    陈士强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0468562.html
  • 湘山宗慧禅师及其《牧牛歌》

    ,生欲念,不受、断、除、吐;生恚念、害念,不受、断、除、吐。所以者何?我见因此故,必生无量恶不善之法。”[28]其他如刘宋跋陀罗译《杂阿含经》卷四十第一一零九经[29]、卷四十三第一一六九经[30...奇?”亦于本寺庭树间为梯,较东明观增高百尺,锋亦銛白如霜。师跣足跃身,上下若踏平地。以至沐沸油、浴烈焰、餐铁钉为戏,了无难色。羽流骇汗,掩袂而走。[15]  事实是否如此呢?就让我们先看看该故事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12268957.html